近些年,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改革举措。
黄辉(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表示:党的二十大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重要部署,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包括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在内的国家战略人才支撑。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培育的作用越发凸显。因此,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增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形成与产业布局适应、与地方政策协同、与社会区域结构匹配、与人的全面发展同向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布局和质量,正当其时。
近两年,不断有关于中职生逆袭硕士、甚至博士的例子曝出,引起各方热议,也有不少高职院校的老师反映,学校招的学生中有不少人的分数超过了本科录取线,却选择了职业学校。
聂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表示:进入新时代以来,职业教育发展层次的天花板被打破,职校学生升学渠道被打通,升学机会大大增加。职教高考试点多年,现已正式写进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高等职业学校包括职业技术大学可以为中职毕业生提供较为充足的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中职学生升学基本上不存在障碍。高职学生可以通过专升本、3+2专本贯通等方式继续接受本科教育。可以说,即使上了职业院校,学生想要升学出路也很多。
我认为,职业教育被学生和家长接受的程度越来越高,主要原因是它的教学更“接地气”,与市场、与产业发展结合紧密,学生学到的东西更加实用,毕业后能快速胜任工作需要。
这些年来,为使人才培养满足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需要,许多职业院校一直在主动应变。比如,通过实施“校中企”“企中校”等模式,紧贴企业生产实际,让课堂和生产线联动起来,把实训基地、技能培训基地和技术创新平台融合起来;又比如,通过开展学徒制培养、订单培养,把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及时融入课程,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学生培养等。
记者在地方采访时,发现不少职业院校与当地大企业合作,共同培养技能人才。有学生开玩笑说,学校“把真汽车给我们拆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