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国家教育与人才发展相关会议中传出积极信号,国家正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旨在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于 11 月 3 日在上海调研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指示精神,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努力造就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支撑。
在具体举措上,一方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关键路径。根据社会需要和产业发展实际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强化技能实操锻炼,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促进人才供需高效匹配。例如,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依托行业、融合产业,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切入点,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 “学园结合、学岗直通” 等方式,实现学生从学校到职场的无缝衔接 ,并推进 “岗课赛证” 融通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另一方面,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 8 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技能强企工作的指导意见》,旨在有效激发各类企业培养使用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促进职工增技、技能增收、企业增效。从支持企业自主培养技能人才,到大力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再到支持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等,一系列措施为技能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此外,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不仅注重制造业等传统领域的技能人才培养,还紧跟时代步伐,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数据安全等领域挖掘培育新的数字职业序列,支持 “智改数转” 企业以多种方式加强数字人才培养。
业内专家表示,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政策引导、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将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技能学习,形成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