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职业教育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众多代表委员在相关会议中积极建言献策,推动两者深度融合,以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马玉霞在调研中发现,河南省内 49 所职业院校中,仅有几所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多数学校面临师资缺乏、课程内容设计困难等问题,且教学资源落后,难以跟上技术迭代步伐。为此,马玉霞拟向全国两会提交 “在高职院校全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 的建议,呼吁设立 “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高职院校开展硬件采购、师资培训及课程开发,同时指导制定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标准体系,鼓励头部企业与院校共建 “AI 工坊” 等。
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科技职业学院理事长武志永表示,以 DeepSeek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为解决传统职业教育模式的问题、实现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新契机。他举例称,DeepSeek 可作为智能 “助教”,依据学生学习进度和偏好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与实时反馈;还能综合治理各类数据,设计分析模型和评估指标,助力构建 “数字校园”,推动职业院校全场景升级,甚至打造学校专属 AI 智能体。
全国政协委员江浩然指出,人工智能快速重塑生产流程与商业模式,在创造大量新兴岗位的同时,也使得专业人才的数量与质量难以匹配需求。他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将人工智能知识纳入职业培训课程体系,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二是鼓励企业探索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广泛应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三是在关键领域引入 “智能体”,赋能普通劳动者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工具,拓宽就业领域;四是创新推广数字技能人才 “一试双证” 考核认定试点,打通国家与企业人才标准的互通互认,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评价模式。
职业教育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不仅是应对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各方积极推动,未来职业教育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