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如何在新技术变革浪潮中始终立于主动,实现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有效治理,确保其持续健康发展,也随之成为一个国际国内、社会各界都广泛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重大时代议题。
AI成“监工”:算法下外卖骑手挑战交通规则
为提高配送效率,一些外卖平台研究开发了实时智能配送系统。借助AI算法,平台可以最优化地安排订单,也能给骑手规划最合理的路线。但出于平台、骑手和用户三方效率最大化的目标,AI算法将所有时间压缩到了极致,为了按时完成配送,骑手们只能用超速去挽回超时这件事。
超速、闯红灯、逆行……外卖骑手挑战交通规则的举动是一种逆算法,是骑手们长期在系统算法的控制与规训之下做出的不得已的劳动实践,而这种逆算法的直接后果则是——外卖员遭遇交通事故的数量急剧上升。同时,这也意味着,在很多人类劳动者和AI的协作专业工作中,人类将处在被管辖和被监督之下。
人工智能可以“读懂意识”让隐私无处遁藏
加州大学JosephMakin博士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研究,其开发了一个系统,可以将大脑活动转化为文本数据,单句错词仅3%。
实验参与者被要求多次朗读50个固定句子,研究者们跟踪了他们讲话时的神经活动。这些数据随后被输入到机器学习算法中,系统能将每个口述句子的大脑活动数据转换为数字字符串。不过,由于通过脑机接口翻译大脑想法的技术对人们的隐私构成了强大的威胁,因此也一直伴随着不小的争议。
AI向善,技术预警独居老人水表及校园暴力行为
“水表”和“老人安全”看似没有关联,但在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一网统管”平台,隐藏背后的逻辑清晰可见——当独居老人家中超过12小时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时,系统会判断老人家中有事,并及时向居委会预警。
一个小小的设计,没有像摄像头那样不得不关注老人过多的隐私,也无需大量的经济和人力投入,就能实现对老年人的关爱,甚至关键时刻能挽救老人的生命。
北京某科技公司生产的校园暴力AI防控语音侦测设备,可以作为视频监控的弥补而出现在校园安全解决方案当中,为平安校园再添新色彩。该产品通过AI音频识别,全天候监控异常声音,自动报警及声光驱离等技术,重点勘察校园视频监控“死角”,在校园霸凌事件发生中及时干扰、阻止,制止校园暴力的发生。
湖南岳阳警方破获AI犯罪案,技术犯罪仍要惩罚人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公安分局联合市局网技支队破获了一起利用人工智能语音机器人帮助网络犯罪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9人,查获了大量作案电脑和手机,扣押涉案现金100余万元,冻结涉案资金1000余万元。
该团伙利用“AI智能语音机器人”对非法获取的大批量手机号码进行拨打,通过“AI智能语音机器人”筛选后,将正在炒股或者有炒股意向的受害人拉入预先建立的虚假炒股微信群,进而实施诈骗。
诚然,AI技术衍生出的应用数不胜数,且具有双面性,一方面能大幅度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也可能使人类没有自主权,伤及到人类自身安全,或被不法分子利用,获取逃脱法律的机会。
AI是一个严重依赖根源性创新、针尖式突破的行业,一个尚处于发展期但带头人层次高的企业,有更大概率超过团队庞大、但缺乏先进理论引领的企业。简而言之,人工智能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引领者、研究者的境界和层次。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