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AI 的落地应用更加广泛,它一边探索前沿的新兴产业,一边也深入传统行业,助其转型。它正在蓬勃成长,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AI 已经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
如今人脸识别技术也形成了识别侦测与合成伪造的两大流派,这两大流派形成了典型的相互促进,相互攻防的趋势。
人脸识别技术最开始被人们所熟知在2017年前后,当时歌神张学友的演唱会上,AI人脸识别技术屡屡立下大功,甚至创造了一次演唱会,就帮助公安机关抓捕到5名逃犯的纪录。
当时大众对AI还缺乏了解,据说不少人在被逮捕时,还一脸茫然,完全没想到人脸识别技术能在多年后准确找到自己,这让人们惊呼原来人脸识别这么厉害啊。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机场、火车站、社区、园区等诸多场景的身份识别、考勤打卡甚至金融支付应用当中。
这开启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时代,用户不需要输入密码,甚至连手指都不需要动一下就能完成相关的身份认证,短短几年时间,人脸识别的安全认证手段就已经完全取代了密码的方式成为了主流的技术方案,潮流的趋势并不可逆。
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一年多以后的2018年末,人脸伪造技术即AI换脸技术迎来爆发。
先是SIGGRAPH(暨国际计算机图形学会)的2018年年会上,当时一个由斯坦福大学、慕尼黑技术大学、巴斯大学等科研究机构联合研发的Deep Video portrait模型横空出世。该技术不但能让被替换的人脸完全模仿原视频中人物的表情,甚至在放大对比时,两个视频在发丝和睫毛的表现上都能做到极度的精确,后来其论文被发表在了《ACM图形交易》上。
后来一名叫做换脸哥的网友在微博上传了一段由杨幂换脸朱茵而主演的《射雕英雄传》,让我们对于人脸识别安全风险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从而开始考虑使用人脸、声纹、瞳距等多模态方法来提高准确性。
近年,校园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为我们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为提高学生的人身安全保障,许多学校不得不配备大量安保人员护校。
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也面临挑战。网上教学、AI教学等日益兴起,从而加快促进传统教育向智慧教育的转变和迈进步伐。
2017年,国务院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要加快促进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多领域的应用。
AI、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技术的成熟应用和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校园安防建设的升级发展。AI智能化应用,为我们打开了智慧校园之门。
智慧校园基于AI和物联网等技术,将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构成一体化应用场景,以各种智能应用和服务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实现校园场景全覆盖,涉及宿舍出入控制、课堂管理、图书馆管理、考试身份核查、消费支付、校园安防等各个环节。
近日,网易发布首款AI原创单曲《醒来》,这首歌曲的作词、作曲、编曲、演唱全部由AI完成,这意味着,AI已作为一名独立音乐创作者产出“作品”。
到了2019年,华为宣布仅使用智能手机上的AI程序,就完成了舒伯特经典“残缺之作”:《未完成的交响曲》。
而微软、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公司也早已开始布局AI编曲,微软AI小冰“词曲全能”,还举办了自己的演唱会。
用AI做音乐其实已不算新鲜事。
AI创作音乐的模式,大多数是基于大数据的算法体系,从现存音乐素材中,筛选、学习、模仿和再创作。如今,AI不仅可以掌握套路式的和弦、编曲,甚至可以创作出声部繁多、编排复杂的音乐来。
而时至今日,悉数已经出现的优秀的AI作品,不论是大卫·柯普出色的EMI系统,还是华为“舒伯特未完成的交响曲”的谱写。
尽管AI已经可以创作出美妙的音乐,却仍然建立在人类的编程的指导之上,人工智能仍需要依赖人类,才得以完成最终的成果。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