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瑞典知名时尚快消品牌H&M在其官网上发布声明,主动禁用新疆棉花产品,原因是此地区持续遭受强迫劳动和其他侵犯人权的指控,不符合自己坚持的BCI标准,甚至还给它的每一个供应商都发了承诺书,逼迫成员在上面签字,承诺不使用新疆棉,否则永不合作。被逼无奈下,很多人都选择签字。
就H&M集团对我们国家新疆棉花的诋毁辱华事件,关于“我支持新疆棉花的浪潮盛行”在大是大非面前众多的明星都选择挺身而出与辱华品牌解约,用强硬的行动告诉了这些洋品牌:我们中国人不可欺!
而对于H&M这种无知的言论,中国正在用行动狠狠打他的脸:中国作为第二大棉花生产国,2020/2021年度棉花产量约595万吨,新疆棉花产量约520万吨,如果这520万吨棉花都用人工种植收割,花十年都种不完。只能说H&M对新疆采棉的自动化程度一无所知。
中国作为一个工业大国,机械化遍布各行各业,新疆的棉纺织业便是机械化农业重地。新疆北部9成以上的棉田已实现全程机械化,南疆地区棉田机械化率也在逐年增长。
——无人机喷洒农药
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疆棉田机采棉面积逐步扩大,新疆棉田早早抛弃了普通拖拉机,而改用更为快捷高效的农业植保无人机为棉田喷洒脱叶剂。通过喷施化学脱叶剂和催熟剂促进棉花集中吐絮和脱叶,已经成为机采棉种植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棉花植保无人飞机飞防迅速兴起,喷施药剂以棉花脱叶剂为主,同时也包括棉花杀虫杀菌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相对于传统人工喷雾和机车喷雾,无人飞机防治凭借其作业效率高、不损伤棉花植株、防效优异等优点逐渐被农民接受,棉花飞防所占比例也在逐年增加。
得益于国家出台的农机补贴政策对无人机的补贴,以及大疆、极飞等植保无人机供应商不断通过制造工艺的改进来降低农民施药成本,植保无人机市场保有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至2020年达到10万架,全国各种作物上植保无人机作业面积也快速增长,2020年达到了10亿亩次。
据新疆农机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棉花的播种面积达到2419.66万亩,其中机械采棉面积达到1689.63万亩,机采率占棉花总面积的69.83%,全年棉花飞防施药面积约在6000-7000万亩次,棉花脱叶剂飞防施用面积可达到3000万亩次。
——无人机耕种采摘
很多人可能会以为大众才是无人机的主要买家,其实工业无人机才是无人机市场的最大玩家,为了更加贴合棉田的使用,甚至研制了专门用于棉田使用的无人机。
在新疆的棉田最常见的场景就是一台台无人驾驶拖拉机,有序的进行作业。新疆棉田大多使用的是北斗导航+无人机的模式进行棉田耕种。
除了将北斗导航用于棉田耕种,还将北斗导航用于监控棉花的成熟期,便于更精准的采摘棉花,不错过成熟期
追溯新疆棉田的机械化史,棉花采摘机械化早就被提上日程。在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查询,1995年便有相关采棉机器进行了专利申请。
1996年,新疆建设兵团为了棉田机械化投资了3000万元,实施“兵团机采棉引进试验示范项目”。
2019年末,新疆兵团种植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4.3%,农业机械化水平领先全国;拥有采棉机2500台,机采棉面积达1080余万亩,棉花机采率达82%,成为中国最大的机械化采棉基地。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