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坚持需求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以培养产业和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精准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与一流企业和行业共建产业学院,并以产业学院为载体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01
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当前,我国在产教融合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企业和学校之间缺乏长期有效的合作载体。
第二,企业主体参与度和高职教育内驱力不够。
第三,“高校热、企业冷”以及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长期存在。
第四,大多数院校未将教师参与产教融合的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范围,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和激励机制。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产教融合处于职业院校“一条腿走路”的境地,出现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脱节的被动局面。有鉴于此,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产教融合的政策文件,对产教融合进行了顶层设计。产教融合对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具有基础性、引领性、全局性作用。
02
“双主体、深融合”产业学院建设思路
遵循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以高职院校为主体,以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依托,推动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精准对接、动态匹配,调整优化专业布局、结构,推进产教融合多元化、常态化,形成长期、可持续的校企协同育人合作共同体,营造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和适应产业发展的教育生态链;
以企业为主体,以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为导向,紧密对接产业链布局,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主体作用,营造适应教育教学规律的产业生态链;
以共建的产业学院为载体,融通学校优势专业群与一流企业为代表的产业,融通校内实训平台与校外实训平台,构建“双主体、深融合”产业学院的“教育生态链、产业生态链”双链融通的校企协同育人生态体系,创新产业学院双主体协同育人新模式。
03
产教融合的重要实施内容
——打造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平台。依托学校重点(品牌)专业群,紧扣产业链中的产业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建设“优势专业群和区域产业”相融合的产业学院。立足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深入开展产教融合共建合作,整合行业、企业和学校等各方资源,依托产业学院,在学区(教学区)、舍区(宿舍区)、厂区(企业实训区)打造培养高技能产业人才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全方位开展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等,打造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体系。学区、舍区、厂区协同育人,实现产业与专业、专家与教师、项目与教材等相互深度融合,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协同培养“用得好、靠得住、提得起”的应用型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实现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打造产业学院社会服务平台。依托产业学院,科研院所、高职院校联合行业、企业,广引产业英才,共同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博士工作室、技术研发中心、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技术培训中心等社会服务平台。本着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以共建的社会服务平台为载体,共同打造校企融合的产业学院混编师资团队,构建产业及教育高端智库。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建设融合发展的高质量师资团队,共同培养复合型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共同为地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技术服务、员工培训、成果转化等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