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深入发展,工业互联网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也被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所熟悉。众所周知,工业互联网就是工业互联的网,是把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的网。那么,工业互联网有哪些特征?功能体系又是怎样的?以及它有哪些应用场景呢?
工业互联网的特征
早在2017年,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中,就把工业互联网的特征总结为四点:泛在连接、云化服务、知识积累、应用创新。
——泛在连接:即具备对设备、软件、人员等各类生产要素数据的全面采集能力。
——云化服务:即实现基于云计算架构的海量数据存储、管理和计算。
——知识积累:即能够提供基于工业知识机理的数据分析能力,并实现知识的固化、积累和复用。
——应用创新:能够调用平台功能及资源,提供开放的工业APP开发环境,实现工业APP创新应用。
工业互联网的功能体系
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基于全面互联而形成数据驱动的智慧,网络、数据、安全是工业和互联网的共性基础和支撑。也就是说,工业互联网主要包含网络、数据、安全三大功能体系。
网络是工业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的基础,包含网络互联、数据互通和标识解析等关键技术,网络体系通过深度连接工业要素、价值链环节以及产业链节点,实现信息数据的高效传递;
平台是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进行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的泛在连接、弹性供给和高效配置;
安全是工业互联网的保障,通过构建涵盖工业全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打造满足工业需求的安全技术体系和相应管理机制,识别和抵御来自内外部的安全威胁,化解各种安全风险。
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
——面向工业现场的生产过程优化
工业互联网够有效采集和汇聚设备运行数据、工艺参数、质量检测数据、物料配送数据和进度管理数据等生产现场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反馈在制造工艺、生产流程、质量管理、设备维护和能耗管理等具体场景中实现优化应用。
——面向企业运营的管理决策优化
借助工业互联网可打通生产现场数据、企业管理数据和供应链数据,提升决策效率,实现更加精准与透明的企业管理,其具体场景包括供应链管理优化、生产管控一体化、企业决策管理等。
——面向社会化生产的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
工业互联网可实现制造企业与外部用户需求、创新资源、生产能力的全面对接,推动设计、制造、供应和服务环节的并行组织和协同优化。其具体场景包括协同制造、制造能力交易与个性定制等。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与服务优化
工业互联网可将产品设计、生产、运行和服务数据全面集成,以全生命周期可追溯为基础,在设计环节实现可制造性预测,在使用环节实现健康管理,并通过生产与使用数据的反馈改进产品设计。当前其具体场景主要有产品溯源、产品/装备远程预测性维护、产品设计反馈优化等。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