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市场增长超出预期,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逐月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入了爆发式增长新阶段。
——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进入不可逆的快车道
全球汽车发展的唯一方向就是新能源化,或者说是电动化,这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家和企业的共识。过去,很多国家对这点存在争议和摇摆,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则一直在增长,不断迈上新台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新能源化这个不可逆的态势已基本形成。
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10%,即汽车增量当中电动化的比例超过10%,到2025年预计会突破30%。美国、欧洲等国家的渗透率也在增长,特别是北欧,挪威电动汽车的新车销售占比已接近100%。当然,各国电动化的技术路线不⼀样。中国以纯电为主,欧洲以插电为主,日本则以弱混为主等。
——中国仍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领跑地位
基于百人会研究预测,2022年中国电动汽车的年销量将突破500万辆,2025年将达到至少700万辆,乐观估计900-1000万辆。从100万辆到1000万辆,也就几年时间,这个发展速度创造了全球新能源行业“之最”。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增速以及所带动的产业规模,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以动力电池为例,到2025年,中国电池装机量将达到600GWh,全球规模最大。
——中小城市与农村成为新能源汽车新的市场增长点
过去,中小城市和农村消费者的第一辆车往往选择燃油车。进入机动化高速发展阶段,消费者的第⼀辆车将很有可能是新能源汽车。这会成为未来3-5年,继大型城市之后,中国电动化市场的一个爆发点,并成为未来市场增量中一个最重要的领域。这会对碳减排、改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机动化出行发挥巨大的作用。
——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正式合二为一
过去十年,汽车产业变革的主题是电动化。下⼀阶段,变革的主题将是基于电动化的智能化。电动化的普及要靠智能化来拉动,单纯的电动汽车不会成为市场卖点,只有更加智能的汽车才是市场竞争的焦点。反过来看,只有电动汽车才能更完整的嵌入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的最佳载体是电动化的平台。因此,电动化基础之上会加速产生智能化,“两化”在汽车上会正式合体。
——能源革命和汽车革命实现实质性协同
随着“双碳”的实施,能源侧变革会让电动汽车实现绿色化,使用上真正的可再生能源。同时,新能源汽车可以通过接入电网实现车网互动。风电、光伏、储能、电动汽车加智能电网这一理想模型会提前实现。未来3-5年,技术和政策会进一步支撑电动汽车的绿色化,从小范围试点慢慢走向规模化发展的轨道,能源革命和汽车革命将真正实现实质性的协同。
——未来产业发展的六点建议
1、补贴退坡要有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在汽车电动化高速发展的阶段,政策应该保持适当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2022年补贴退坡是必须的,但最好不要有高频度的调整。到年底退出而不是年中提前退出,是多方共同的预期。
2、补贴退坡后可以由双积分来支撑。双积分是补贴退坡后助推汽车电动化最重要的政策。继续优化双积分政策对行业影响巨大,2022年优化的重点是进一步提高比例,并允许积分交易。同时要扩大范围,在乘用车以外,货车和商用车也可以纳入。
3、把汽车纳入碳交易。让碳政策对汽车行业实现约束,也能激励汽车实现可再生绿色化。
4、在使用端给予支持。购车补贴退出后,可以在用车方面给予支持。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充换电领域,给建设者和使用者补贴补助,让使用成本更低。
5、制定非货币化的政策。包括在部分城市给予新能源汽车不限购、不限行、实行专用车道、优先停车等些非货币化政策支持。
6、鼓励支持先行城市和企业。包括鼓励先行省份城市全面推动电动化,鼓励先行企业率先实现零碳,鼓励先行工厂实现净排放或零碳供应链。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