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通常是机器学习算法驱动的设备,将以越来越创新的方式帮助我们。比如,智能汽车会使用面部识别算法检测司机是否注意路况,并在司机感觉疲惫和劳累时发出提醒;智能手机使用AI算法来做所有事情,从保持通话质量到帮助我们拍摄更好的照片等等;甚至即将面世的智能厕所也是如此——它能够通过分析粪便样本,帮助诊断肠胃问题。
AI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物流、交通、安防、能源、医疗、建筑、家居、零售和农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达到“智慧”状态,智慧城市,智慧生活。
1、智慧城市:物联网对城市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和对城市的数字化管理。
2、智能交通:通过采集数字视频监控、车载GPS、智能红绿灯等交通信息,实时获取路况信息并对车辆进行定位,为车辆优化行程,缓解交通拥塞,选择泊车位置等。
3、智能家居:狭义智能家居是各类电子产品、智能家居等通过物联网通信和数据交换,随时地对智能设备的控制。例如,太阳辐射较大,它会自动关闭窗帘。
4、智能安防:家庭智能摄像头、窗户传感器、烟雾监测器等,通过智能监控可以在手机上实时查看家里的情况。
5、智能穿戴:可穿戴设备不仅让智能设备互联互通,还能实现人机互动。通过可穿戴设备处理好生活中的琐事,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6、智能农业:通过实时采集温室内温度、湿度信号以及光照、土壤温度、CO₂浓度、叶面湿度、露点温度等环境参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指定设备。
7、智能物流:智能物流得益于物联网技术的支持,在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实现实时监控,即时分析及处理等功能。
8、智慧医疗:智能医疗系统借助简易实用的家庭医疗传感设备,对家中病人或老人的生理指标进行自测,并将生成的生理指标数据传送到护理人或有关医疗单位。
在未来的智慧生活中,探索将被能力演进重新定义,企业可以关注沉浸式体验、可穿戴设备与技术、AI三个关键场景中的核心要素,并围绕他们规划自身行动。
1、综合提升软硬件功能,提供多重混合体验
未来的数字文娱或实体活动都将是真实与虚拟多种维度叠加的混合模式,为用户提供虚实结合、具有未来感的交互体验。
2、整合新技术与新场景,以能力增强赋能“探索者”
在满足功能型需求之外,转向提供帮助人们增强自身机能和感官的解决方案。
3、打造强平台与好工具,为人们的创作提供“催化剂”
重视并主动帮助人们收集其创意,让他们获得参与感和成就感,同时为其提供实现创意的有效工具和服务。
不论从产业上,还是从国家战略层面,人工智能都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发展中,人才的缺口也越来越大,人才问题日益凸显。
2019年,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得首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建设资格。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新职业——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较大,目前缺口超过500万,国内的供求比例为1:10,供需比例严重失衡,这也是人工智能人才相当抢手的原因。
除了供需比例问题,在人才质量上也存在着供需矛盾。目前人工智能的人才缺乏专业性,其中很多仅掌握了基础编程,缺乏实际人工智能技能,通过高校人工智能专业教育的人才将会更有竞争力。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