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分类
人工智能按照智能程度大致可以分成三类: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
弱人工智能只专注于完成某个特别设定的任务,例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翻译,它们是优秀的信息处理者,但无法真正理解信息。
强人工智能系统包括了学习、语言、认知、推理、创造和计划,目标是使人工智能在非监督学习情况下处理前所未见的细节,并同时与人类开展交互式学习。
超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模拟人类的智慧,人工智能开始具备自主思维意识,形成新的智能群体,能够像人类一样独自地进行思维。
现阶段所实现的人工智能大部分指的是弱人工智能,并且已经被广泛应用。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在教育、安全、金融、交通、医疗健康、家居、游戏娱乐等多个领域实现技术落地,应用场景也愈来愈丰富。
在医疗领域,很多诊疗手段都与人工智能息息相关,像牛津大学的盲人眼镜、医疗影像中的图像识别、康复机器人等。
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帮助老师设置友好人机交互的智能课堂,用机器来评阅学生的作业和考卷,通过机器问答来帮助教学。
规划与部署
中央网信办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20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到2023年 ,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人工智能标准试验验证平台,提供公共服务能力。
中国信通院发布《人工智能白皮书(2022年)》
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正式发布《人工智能白皮书(2022年)》,全面回顾了2021年以来全球人工智能在政策、技术、应用和治理等方面的最新动向,重点分析了人工智能所面临的新发展形势及其所处的新发展阶段,致力于全面梳理当前人工智能发展态势,为各界提供参考,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持续健康发展。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儿童互联网应用指南》发布
6月20日,在2022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讨会上,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与腾讯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大学、快手科技等十余家机构共同发布《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儿童互联网应用指南》。指南明确了互联网企业积极参与行业共治的原则、参与角色、AI应用周期及建设措施等,希望能为行业发展和建设提供科学参考,推动多方合作、形成资源合力。
人工智能专业的热度连年上涨,已连续三年位于百度专业大数据热榜首位。各院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智能+工科”专业的新闻也从未中断,吸引了大量高中生与家长的目光。
人工智能,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人工构建的方式在人类生命体以外实现智能化行为的专业,涉及到智能相关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等等。
在服务领域,语音助手、智能家居、无人物流都是人工智能应用最主要的体现。
在交通领域,无人驾驶中涉及的技术包含多个方面,例如计算机视觉、自动控制技术等。目前,我国已有多家公司发布无人驾驶汽车研究计划,部分公司已经进行了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
人工智能的发展基础是计算机科学,长期以来,人工智能都是属于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研究方向,直到近年来人工智能专业迅速发展,国家为推动国内人工智能专业发展,将这一专业提升到一级学科。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