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教育源远流长, 师徒制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有合同式学徒制、行业学徒制、产教融合等形式。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就业等方面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01.
从社会需求上分析
据统计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超越2017年的795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但是就业利率缺年年下降,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其中专业不对口,薪资要求与能力不符是主要原因。
企业需要的是专业人才,更希望员工能上手快且有经验。很多大学生,刚毕业,经验不足,专业能力较弱,但是对薪资要求期待较高,职校毕业的学生,专业知识强,在校实训接触的时间多,动手能力强,拥有专业技能文凭。
中国社会正在飞速发展,各个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大,未来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只有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对的舞台上闪光!
02.
从国家政策上来分析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03.
从师资队伍上分析
这十年,职教教师队伍管理制度日臻完善,整体素质稳步提升。
数据显示,全国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规模从2012年的111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129万人,增幅为17%。从年龄结构看,中职学校50岁以下专任教师占比将近80%,高职院校此项占比83%,中青年正成为职教教师队伍骨干力量。从“双师型”教师在专业课教师中的占比看,均超过55%(中职56%、高职专科59%、高职本科59%),达到了占比过半的要求。
04.
从发展形势上来分析
进入新时代,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学校 70% 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见效最快的方式,在中国开展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任,为支撑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中国制造和服务的水平、保障民生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范式。实践表明,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产业升级,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坚持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国情,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是职业教育增强适应性的深厚土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技并修、手脑并用、终身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促进就业创业,是提高社会贡献度和认可度的根本途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