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职教体系·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加大力度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当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我们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职业教育治理的基本趋势
必然性
职业教育治理的必然性,不仅源于国家治理、教育治理的必然性,还取决于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性。事实上,这种多元性奠定了职业学校多元治理格局的基础。
从现实来看,对于公办职业学校,基本形成了政府部门主管、职业院校负责具体事务的管理形态;对于民办职业学校,基本形成了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由主办者自主管理、政府部门宏观指导的管理格局。
更为重要的是,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各职业学校也具有相应的办学自主权。职业教育有多元办学主体,自其产生以来就不是一个主体所能管理的,在没有提出“治理”这一概念之前,职业教育治理格局就已存在。
特殊性
职业教育治理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其处于不同场域的治理整合。按照系统的视域,职业教育治理可分为职业教育系统内部和系统外部两个层面。
职业教育的外部治理,指除直接参与职业教育过程之外的若干社会因素的协调和完善,如职业教育法规、制度及相应的参与职业教育的人员的社会评价,以及由这些要素合并构成并抽象形成的职业教育文化;职业教育的内部治理,即所有参与职业教育实际工作的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相互关系的协调和完善,通过有效运行机制使职业教育得到良性发展。按照社会组织的视角,职业教育治理可分为区域职业教育整体治理和职业学校自身治理。区域职业教育治理是由职业教育的区域特点即职业教育具有专为特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特性所决定的;职业学校自身治理,主要指校党委、校行政、教代会、工会、学术委员会、学生会等共同参与职业学校管理并形成良性机制。
十年来,我们牢牢抓住大发展、大改革的历史机遇期,不断打开视野、提高站位,统筹把握规模与内涵两个维度,相继迈上了3个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的大台阶:
一是立足自身审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
二是立足整个教育体系审视职业教育,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确立类型教育的定位。
三是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审视职业教育,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战略任务。
中国的职业教育正在培养越来越多的技术技能人才,正在用更大的力气推动就业创业的创新。他们也正在成为经济转型升级过程当中的重要的一个支撑,职业前景广阔。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