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 2021—2035 )》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规划》同时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01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坚持整车和零部件并重,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升动力电池、新一代车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基础能力,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
02
构建新型产业生态
以生态主导型企业为龙头,加快车用操作系统开发应用,建设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强化质量安全保障,推动形成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产业生态。
03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全面深度融合,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交通体系和城市智能化水平提升,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04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
加快推动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鼓励商业模式创新,营造良好使用环境。
05
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000万辆大关,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规模化发展时期。
2022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在快速提高
如今,一大批以智能化、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公司进入,从供给侧推动了智能化产品的快速发展。从需求侧角度来讲,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电动化带来了新的助推动力。年轻人将迅速领略到科技魅力,进入到购买的主力阶层。这一代人的特点就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永远在线",这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对智能化在广泛领域里的深度应用包括智能汽车天然接受,且没有任何学习成本。
其次是规模化。电动汽车有较大规模之后,在研发上会带来很大便利。原来很多不看好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供应商都愿意与这些新能源汽车公司进行合作。为整个制造、销售、售后服务、车联网等领域带来了变化。
最后是全社会特别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知度、接受度在提高。据调查,有的客户认为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向好的方向,拥有国家大力的支持;有的认为新能源汽车的体验相对较好,被智能化操作所吸引;还有的燃油汽车换了电动汽车的客户,认为新能源汽车用车成本比较低,性价比较高等等。
中国计划要求2035年后销售的所有新车都是环保型 "新能源汽车"。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路线图中公布:到2035年,国内销售的新车中50%将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或燃料电池车,50%的新车将是传统的混合动力车。
新能源汽车市场应牢牢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黄金时期,增强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核心竞争力,深入挖掘下沉市场消费潜力,扩大中国制造出口海外市场,使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