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研究显示,直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家长的观念是很难改变的,70%-80%的家长都有这个概念,都是希望子女上普通高中与大学。
其中一个客观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现在职业教育整体薪资待遇不高,社会地位不高,与公务员与白领收入差距比较大,社会保障也不足。我国在社会发展当中需要逐渐改进的问题,就是要如何保障职业教育的发展。
01
需要重新认识职业教育
就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而言,这种变化已经出现,由于人口红利的消失,流动人口的减少,新出生人口的减少,劳动力的薪酬待遇正在提高。
有一个说法是,在长三角的城市,3000元招不到一个农民工,但很容易招到一个大学生。本来上大学是为了获得更高的薪酬,更好的待遇,但是现在看来这并不是一个线性的结果,也就是说很多情况下并非如此,这也是很多人投身外卖队伍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后普及教育阶段,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职业教育,认识到这是在普及教育之后,高中阶段教育的多样化是一个必由之路。
02
职业教育打通了升学道路
近年来,参加中职教育的人数正在显著地增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打通了中职、高职、大专、本科的通路,即中职教育原来是一个断头路,你上了中职你一辈子就是中职,现在则可以通过3+2、3+3学制,完成大专和本科的学历,所以这是最近中职生源增加的主要原因。
另外我们需要在学习化社会、终身教育的概念当中来认识职业教育。在新的社会环境中,职业教育并非一选定终身,第一个是职业教育可以继续往上走,可以通到本科、专科等。同时,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之间也是可以互通的。
在互联网的环境当中,职业的变化和新职业的可能性在大幅地增加,不是简单的用学历的概念可以定义的。正在出现的很多行业或者说传统职业迅速地转换,同样,获得高等教育学历而就业不理想的,也可以重新选择,选择性比原来是大幅度地增加了。
03
提高职业教育的魅力
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魅力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多年来我们教育的重心是升学教育,而把职业教育作为另外看待,所以地方对职业教育比较轻视,投入不足。相当多的职业学校是比较薄弱的,尤其是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很多家长担心的不是职业教育的质量,而是担心学校的风气不好,把孩子带坏了。
因此,提高职业教育的魅力,要打破现在体制的束缚,要改变我们现在由教育局办学,像办普通高中那样办职业高中的做法。需要更大规模地与企业、产业合作,形成产学合作的新体制机制。
04
加入产教融合教学模式
另改变职业教育教育办学模式也很重要,大企业参与办学,产教融合是切实可行的模式。围绕企业紧缺专业人才供应,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降低企业人才招聘与培养成本,增强企业人才核心竞争力。
1.根据高校专业特色和区域经济发展方向,还原企业真实运营环境,搭建一个符合企业研发、生产、运营等需要的软硬件实训平台。
2.引进产业界技术骨干和专家,与高校教师团队开展实践教学、科研合作,打造一支产教融合型的专业师资队伍。
3.发挥全国工商联人才中心在线培训云平台优势,与高校合作开发,将企业专业技能转化为专业课程,建设一个职业能力评价系统,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4.协同各级工商联、商会、行业委员会资源,建立一个工商联与高校联动的人力资源支撑服务体系,共同组织开展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专项活动。
5.邀请行业商会、民营企业的技术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等走进高校,分享经济发展趋势、讲解行业技术动向、宣讲产业政策,为高校和企业建设一个产业信息合作成果交流平台。
6.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发挥高校科研与实验装备优势,校企合作开展科研课题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提供一个降低内部科研成本,增强创新活力的科技平台。
7.举办一系列论坛、展会等,分享产教融合优秀成果和成功经验,创建良好的产教融合文化氛围。
8.推动条件成熟的高校、商会、行业委员会、企业共建产教融合专业联盟等合作组织,打造一个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效链接,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循环生态。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