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围绕构建智慧学习环境、探索智慧教育模式等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必将是未来发展的重大趋势。
职业教育向来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发展前进和变革创新,20年前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与如今相比已有天壤之别。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转变观念,积极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模式与手段,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聚焦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养成
01
人工智能技术为职业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实施、学习方式等方面,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虚拟现实(VR)、大数据技术、人机协同等,构建了一个精准、高效、灵活的教育服务系统,深刻影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在于人的培养,体现为聚焦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养成,培育学生跨专业知识和综合型技能的胜任力,以符合智能化生产系统的发展要求。
智能时代的职业教育不仅推动教学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而且注重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的转型发展,转向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推动复合型人才的培育。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养成区别于传统层面强调记忆和机械练习的学习范式,而是能够将所学技能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形成自己的认知系统,并获取对新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注重还原技术知识的现实情境,侧重从实践中培育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跨越具体工业领域与软件领域的学科知识,理解精湛的技术技能与完整的复杂生产系统的原理。
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持续积累
02
职业能力的持续积累是学生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是职业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衡量个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影响其未来职业生涯发展。
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与发展,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和职业技能的模拟训练,旨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持续积累,提升学生适应智能化生产的实操技能。学生职业能力的成熟表征为掌握精湛的加工技能,对生产系统的系统理解与精准控制技能,对最新工业软件的熟练实操能力以及对相关产品与工艺的研发与创新素养。
人工智能为职业院校构建无边界的教学场景,将企业生产环境、生活体验元素真实地嵌入教育教学情境,形成万物互联的教学空间,将课堂与真实世界紧密联系,充分运用外部社会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把社会变成学生成长的大课堂。
同时,人工智能助力职业教育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建设,利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技术,将生产场景的虚拟空间融入课堂教学场域,将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适时嵌入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感知现实世界、体验生产过程的教学平台,优化企业生产系统的模拟实操体验。
观照学生价值理性的生成
03
人工智能逐渐改变现代社会,而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起点回归于观照学生价值理性的生成,促进其道德品性的形塑,探寻过程性培养与内涵化发展的深刻意义,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平衡。“由于主体需求的多样化和客体存在形态的多样化,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处于一种复杂的价值谱系当中,时刻面临价值的判断、选择、实现和评估的问题。”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定位为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与自我实现的价值目标。职业教育的价值理性是一种生命理性,其教学模式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指向人的身心全面发展,彰显生命觉醒的积极状态。价值理性并不是否认功利化目标,同样不是唯功利是举,而是强调超越现世的生命永恒价值,表征为珍视精神性需求,恪守人的价值本身。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