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职业教育法》)出台,迎来20多年的首次大修,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推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学校:就业率超高
根据数据显示,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超过90%。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院校的毕业生都能取得不错的发展。
职业教育供不应求
职业教育由于专业针对性强,近几年就业率水平整体较高。如今,不仅学历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受到社会的追捧,非学历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资本的关注。
数据显示,2013年职业教育市场规模为6016亿元,2017年增至7681亿元,2022年预计将突破10000亿元。在新一轮的机遇面前,职业教育将迎来快速的发展,职业教育体系也日趋完善。
当前,随着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列为国家战略人才。这充分说明,我们既需要顶尖的科学家、工程师攻克“卡脖子”问题,也需要大量能有效解决“从图纸到产品”这一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实用人才。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应当深化改革发展经验,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金牌工匠、大国工匠。
——优化厚植工匠精神的育人体系。在育人主体上,要联合行业企业,打造共同育人的共同体,将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传承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主体作用;在育人过程上,除了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外,还应充分挖掘第二课堂和实习活动中的育人元素,积极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在育人环节上,除了教学环节,还应将工匠精神充分融入对学生的评价环节,将工匠精神作为考核办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健全培育工匠精神的保障机制。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投入和服务供给,尤其是地方政府要细化配套举措,强化相关政策的应用和落实,拓展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空间。职业学校要健全具备工匠精神育人能力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弘扬工匠精神的思想意识,提升培育工匠精神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能力。企业则要完善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将工匠精神作为重要评价维度,激发技术技能人才活力,让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脱颖而出。
工匠精神反映劳动者的精神风貌,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更多金牌工匠、大国工匠,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构建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格局,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尽其责,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才能更好地完成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根本任务。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