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工信部联电子〔2022〕148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五大重点任务:
任务一:推进关键技术融合创新。提升“虚拟现实+”内生能力与赋能能力,加快近眼显示、渲染处理、感知交互、网络传输、内容生产、压缩编码、安全可信等关键细分领域技术突破,强化与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任务二:提升全产业链条供给能力。面向大众消费与行业领域的需求定位,全面提升虚拟现实关键器件、终端外设、业务运营平台、内容生产工具、专用信息基础设施的产业化供给能力。提升终端产品的舒适度、易用性与安全性。
任务三:加速多行业多场景应用落地。面向规模化与特色化的融合应用发展目标,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融合媒体、教育培训、体育健康、商贸创意、演艺娱乐、安全应急、残障辅助、智慧城市等领域,深化虚拟现实与行业有机融合。
任务四:加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面向行业共性需求,依托行业优势资源,重点建设共性应用技术支撑平台、沉浸式内容集成开发平台、融合应用孵化培育平台,持续优化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支撑环境。
任务五:构建融合应用标准体系。加强标准顶层设计,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虚拟现实综合标准体系。加快健康舒适度、内容制作流程等重点标准的制定推广,推动虚拟现实应用标准研究。
众多国内外科技巨头企业正加速虚拟现实领域的业务布局,我国“十四五”规划也将虚拟现实列为数字经济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游戏无疑是当下虚拟现实成熟、普及的应用场景。不过,令人关注的是,随着大公司陆续进场、企业投入不断加大,虚拟现实产业正逐渐褪去单一的游戏娱乐色彩,向更多应用场景拓展,加速与千行百业的融合。
——工业生产。当前,虚拟现实技术在工业设计、制造装配、操作维护、产品展示等方面应用较多,对生产数据进行可视化改造,以实现智能化生产、可视化管理、数字化决策。以工业互联网为主业的宝通科技公司今年7月发布了数字孪生智慧矿山系统,基于AR和VR智能设备、裸眼3D混合现实空间等数字化产品,构建了矿山应用场景的数字画像,加速矿山各个生产环节的智能协同。
——医疗诊断。虚拟现实技术正在成为传统医学手段的有效补充,有效提升了病例讨论、教学查房、远程医疗、医患沟通的效率。借助一种基于三维智能影像技术的智能医疗影像系统,医生可以直观、精准地定位病灶,还能实现远程会诊、双向实时互动等。
——文化旅游。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研究显示,文旅产业在虚实融合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径,虚拟现实设备成为文旅产业生态的新入口。在杭州西湖,游客只需要一部手机,对着实景扫一扫,就可以开启AR导航导览模式,体验沉浸式实景导航以及虚实融合导览体验。在重庆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文物科技保护领域,观众带上特制的头盔,就可以身临其境体验文物修复的过程。
——智慧生活。以虚拟现实、数字人、数字孪生等元素为特点的虚实共生新型社会形态正在从科幻走向现实。南昌等城市推出了数字孪生城市平台,助力城市智慧综治、智慧平安社区、智慧政务等多重领域的数字化升级;OPPO公司最新发布的单目智能眼镜,支持触控、语音、手势、头动操控四种交互方式,可以实现导航、天气预报、健康信息推送等功能,未来有望在健身、办公等场景下发挥作用。
——教育培训。在虚拟现实、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发展下,虚拟学习资源、全息互动教学、VR/AR教育科普应用等新型教育方式应运而生。在广州,一些中小学在科学课堂上引入虚拟现实技术,以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地球、生物、人体的奥秘;借助VR眼镜的超高清视觉体验,北京等地的驾校开始尝试“VR+驾驶培训”,坐进VR智能驾驶培训模拟器,学员眼前就会出现真实还原的道路,各种天气、路况都可以进行模拟。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