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持续加码,为大数据产业后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政策方面,中央和地方发布一系列支持文件,对大数据产业、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市场、数据安全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人才方面,过半“双一流”高校设立大数据相关专业,多省份积极开展人才培育专项行动,人才供给能力显著增强。资金方面,多省份通过设计专项资金或采取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对大数据企业、应用进行定向扶持和培育。
大数据注重隐私和安全
“十四五”时期,中国进入由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大踏步迈进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各地都将培育大数据产业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抓手,提前布局产业链。
工信部发布的《“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国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25%左右,创新力强、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现代化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采集数据、机器视觉生成数据、管理信息化等,均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从基于经验的决策到基于数据+算法的决策,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模式。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大数据产业是激活数据潜能的关键支撑,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引擎,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要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国大数据产业迅速发展,2020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超1万亿元,同比增长23%。随着5G和物联网的发展,大数据基础层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25年整体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大数据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在基础布局上,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和4G网络,5G终端连接数超过2亿,位居世界第一,数据基础持续夯实;在技术创新上,在精准营销、用户画像、舆情分析、风险识别等方面的服务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数据建模、品牌洞察、业务优化等方面的服务范围不断拓展,涌现出了柔性供应、敏捷开发、智能运维等新型服务模式,技术应用持续创新;在产品发展上,2016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面向全社会累计征集了近1万个大数据应用案例,遴选出338个大数据优秀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400个大数据典型试点示范项目,大数据产品活跃涌现。
政府引导统筹发展 产业生态有序构建
全国各地积极出台支持大数据发展的鼓励性政策,扶持大数据产业发展,构建龙头骨干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生态格局。
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方面的鼓励政策包括对大型数据中心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对中型数据中心按物理机架个数给予奖补、对绿色数据中心给予优惠电价政策等。
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包括对传统制造业开展数字化改造的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给予一定比例的奖补、对工业企业上云用云的按投资比例给予奖补。
促进大数据企业发展的政策包括对营销额度首次达一定范围的企业给予销售额一定比例的补助、对首次获得大数据认定的企业给予一定金额补助、对招商引资落地的企业按企业市值规模给予一定比例的一次性奖补、对经认定的大数据应用案例给予资金奖补等政策。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