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11 月 1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联 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 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在该领域的具体部署。《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虚拟现实(含增强 现实、混合现实)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沿方向,是数字经济的重大前瞻领域,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业发展战略窗口期已然形成。到 2026 年,三维化、虚实融合沉浸影音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新一代适人化虚拟现实终端产品不断丰富,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共同繁荣的产业发展格局。
——《行动计划》提出五大任务
任务一:推进关键技术融合创新。提升“虚拟现实+”内生能力与赋能能力,加快近眼显示、渲染处理、感知交互、网络传输、内容生产、压缩编码、安全可信等关键细分领域技术突破,强化与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任务二:提升全产业链条供给能力。面向大众消费与行业领域的需求定位,全面提升虚拟现实关键器件、终端外设、业务运营平台、内容生产工具、专用信息基础设施的产业化供给能力。提升终端产品的舒适度、易用性与安全性。
任务三:加速多行业多场景应用落地。面向规模化与特色化的融合应用发展目标,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融合媒体、教育培训、体育健康、商贸创意、演艺娱乐、安全应急、残障辅助、智慧城市等领域,深化虚拟现实与行业有机融合。
任务四:加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面向行业共性需求,依托行业优势资源,重点建设共性应用技术支撑平台、沉浸式内容集成开发平台、融合应用孵化培育平台,持续优化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支撑环境。
任务五:构建融合应用标准体系。加强标准顶层设计,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虚拟现实综合标准体系。加快健康舒适度、内容制作流程等重点标准的制定推广,推动虚拟现实应用标准研究。
根据一项“对全世界805项 VR 研究项目应用范围调查”的结果显示,虽然目前 VR 在娱乐、教育、艺术方面的应用仍占据主流,达21.4%;
但与此同时,军事与航空领域的应用占比达12.7%,医学方面占比达6.13%,机器人占比6.21%,商业占比4.96%;
另外,VR 在可视化计算、制造业等方面也有相当的比重。
比方说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的智慧城市建设,VR 技术就可以将城市各区域整体规划布局、发展蓝图、产业布局、社会治理情况等进行全面综合性的展示;
无论是设计师、市民、市政工作人员,都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城市系统的各种细节,如排水系统、供电系统、道路交通等等;
甚至还可以模仿各类自然灾害的突发情况,帮助相关部门规划更好的灾害应急解决方案。
VR 看到的看到的场景和人物全是假的,是把你的意识代入一个虚拟的世界;
AR 看到的场景和人物一部分是真一部分是假,是把虚拟的信息带入到现实世界中。
而将 VR 和 AR 统一在一起的混合现实技术(mixed reality,MR)则被认为是人类的下一场技术革命。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通过 VR 技术“虚拟”旅行到世界的每个角落,看到世界上存在的任何事物;同时也能通过 VR 技术解决一系列当前难以解决的难题。
也正因如此,包含 VR 在内的混合现实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无论是就业岗位还是薪资待遇,都属于全球领先的水平。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