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工智能行业的巨大市场机会和发展潜力,中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从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到现在,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与创新,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促进政策还包括《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等。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指出要培育壮大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推动通用化和行业性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建设。这些产业政策为促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增长动力和长期保障。
人工智能技术的三个层次:
1.计算智能
计算智能即机器具备超强的存储能力和超快的计算能力,可以基于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利用历史经验指导当前环境。随着计算力的不断发展,储存手段的不断升级,计算智能可以说已经实现。例如AlphaGo利用增强学习技术完胜世界围棋冠军;电商平台基于对用户购买习惯的深度学习,进行个性化商品推荐等。
2.感知智能
感知智能是指使机器具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可以将非结构化的数据结构化,并用人类的沟通方式与用户互动。随着各类技术发展,更多非结构化数据的价值被重视和挖掘,语音、图像、视频、触点等与感知相关的感知智能也在快速发展。无人驾驶汽车、著名的波士顿动力机器人等就运用了感知智能,它通过各种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并进行处理,从而有效指导其运行。
3.认知智能
相较于计算智能和感知智能,认知智能更为复杂,是指机器像人一样,有理解能力、归纳能力、推理能力,有运用知识的能力。目前认知智能技术还在研究探索阶段,如在公共安全领域,对犯罪者的微观行为和宏观行为的特征提取和模式分析,开发犯罪预测、资金穿透、城市犯罪演化模拟等人工智能模型和系统;在金融行业,用于识别可疑交易、预测宏观经济波动等。要将认知智能推入发展的快车道,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人工智能的技术逻辑有以下特征:
1.大数据为基底,算法为核心
人工智能是建立在数据之上的技术。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度取决于数据为其提供的大量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即通过在各个领域巨大的数据库中进行采集、加工、处理、分析和挖掘;在有丰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形成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模型,以此为人类提供服务。
2.硬件为桥梁,人机合一
人工智能是智能化机器,是智能物体与人类智慧的融合。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借助传感器等硬件对外界环境进行感知。具体而言,通过人的五种基本感觉,视、听、嗅、味、触接收各方信息,并以此通过文字、语音、表情输出必要的反应。借助人工智能作为现实与虚拟的接口,可实现人类与机器、人类与人类之间的共同协作。
3.具备学习、推理能力,实现动态迭代
人工智能具有适应特性,能够随环境、数据或任务变化自动调节参数,优化模型。充分利用机器洞察人心的能力、人类对机器的驾驭能力,深入数字化连接,实现机器的自我迭代。
国家高度重视建设人工智能专业:
2020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的通知》正式公布了12家未来技术学院名单。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今年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新职业——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报告中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目前缺口超过500万,国内的供求比例为1:10,供求比例严重失调。
人工智能作为被广泛认可的具有“未来”特点的专业将在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