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印发,资本市场又掀起了一阵对于数字经济、通信科技等板块的热烈探讨。《规划》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的近景和远景目标,是中央层面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数字经济发展有望进入新的篇章。在数字中国建设的过程中,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加丰富的交互体验,从而促进数字经济的增长。
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是数字中国的一个重要方向。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城市交通、建筑等情况,提供决策参考和管理手段。
数字文化产业
数字文化产业是加强国民文化精神建设的有力抓手。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传承等提供技术支持,例如将文化遗产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数字化展示、保护和传承。
数字化模拟军事
实地军事演习受限于时间、空间等因素,通过数字化模拟可以更加高效地组织演练,加强部队作战能力。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联合作战提供支持,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战场、战术等情况,提高军队作战效率和战斗力。
教育培训
教育的数字化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应用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教育培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实验、操作、情境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能力。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最新发布的《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虚拟现实产业生态,且呈现以下特点。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AR)终端市场迅速扩大,开启虚拟现实产业爆发增长新空间。2021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规模约为1129亿元。
核心技术走向成熟。科技巨头持续发力虚拟现实产业,虚拟现实的传感、交互、建模、呈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用户在交互、显示、重量等方面的体验感不断提升。传感技术方面,眼动追踪、表情捕捉等技术进入应用阶段。建模技术方面,GPU加速器、FPGA加速器技术和5G传输技术走向成熟,带动图像引擎和渲染算法优化发展。交互技术方面,视觉、触觉、听觉、动作等多感官多通道交互技术发展迅速。
产业生态日臻完善。我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虚拟现实产业政策、资金、人才等产业要素加速融通,产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终端硬件环节,国内厂商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各类虚拟现实终端产品不断推出,体积、重量、续航、散热等指标持续优化。关键技术环节,近眼显示、网络传输、渲染处理、感知交互、建模等技术体系不断进步。
人才方面,虚拟现实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涵括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硕士和博士培养。2020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16个新职业信息,其中,“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被正式确立为新职业。2021年,《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的公布,为虚拟现实技术人员培养提供了评价标准,相关大赛、技能培训和考核已陆续开展,为提高虚拟现实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规范化培养和社会化评价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已有2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虚拟现实本科专业,约200家职业院校开设了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科专业。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