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去年5月正式施行,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依法确立了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民进上海市委主委、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提出,要加快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建设技能型社会。
各级政府要将职业教育纳入产业和经济发展规划,加强职业教育体系、专业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超前布局培养新兴产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黄震表示,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性,通过产教融合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示范性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和高职院校,发挥引领作用,树立职业教育形象,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才能起到提升职业教育的“含金量”、吸引力和社会认同的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时期,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亟需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普遍不强。职业学校“低人一等”“就业不体面”“技术技能型人才地位不高”等负面刻板印象,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显然包括也理当包括大力发展中职教育。
从社会需求来看,职业教育可以满足社会对有素质、有技能的技术人才的需求,有助于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从人才成长形态来看,并非所有的学生都适合普通教育,发展中职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对整个教育体系具有调节缓冲作用。因此,大力发展中职教育重要且必要。
我国现有职业学校1.12万所,在校生2915万人,职业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成才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长期以来,职业教育通常止步于专科,这被认为是其发展的关键“瓶颈”。“无奈的选择”“低人一等”等偏见,让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近年来,有关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举措密集出台,有力支撑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新的《职业教育法》中已经没有了“普职分流”的概念,因此,“普职分流”要不要取消,这本身已并不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中职学校数量和招生规模缩减的背景下,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将成为中职教育努力追求的目标。根据国家的规划,大力发展中职教育,重心必然要转移到质量发展上。
近年来,各地中职学校都在大力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在质量上下功夫已经成为改革的重点。无论是打造“职教高地”,还是“提质培优”“办学条件达标工程”,终极指向都是打造有特色、有质量、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质量强校,质量强国。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等提质扩容。”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教育既要提振发展的士气,更要坚定发展的信心。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征程中,中职教育应当牢牢抓住质量这一根本。只有立足质量建设阵地,方能赢得社会的信任,赢得进一步发展的广阔空间。
要整合全社会力量,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认同,建设技能型社会,让我国的教育健康全面发展,让我们的青年一代各展其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