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要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意义,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促进其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融合应用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已进入全球第一梯队。中国信通院测算,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80亿元,同比增长18%。
总体看,有四个方面主要进展:
——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居世界首位。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13年至2022年11月,全球累计人工智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72.9万项,我国累计申请量达38.9万项,占53.4%;全球累计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4.4万项,我国累计授权量达10.2万项,占41.7%。
——创新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在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等领域取得了技术突破。算力基础设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关键核心技术局部突破,部分关键应用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我国企业在应用算法、智能芯片、开源框架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已取得重要突破,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应用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智能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标志性产品有效落地应用。
——产业生态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已有超过400所学校开办人工智能专业,高端人才居全球第二。截至2022年底,全球人工智能代表企业数量27255家,其中我国企业数量4227家,约占全球企业总数的16%。
无论是IBM、谷歌、meta还是任何其他科技巨头,这些公司都将人工智能放在首位,以优化其性能和功能。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一些行业的发展受到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影响。
交通运输中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最令人兴奋和有益的应用是自动驾驶汽车的开发。但人工智能提供的解决方案较少,比如预测交通建模。人工智能从道路上的传感器和摄像头收集可用的交通数据,制定模型,为交通管理提供信息,缓解交通流量,降低事故风险。
医疗保健领域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已经在改变医疗行业。即使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医生们仍然无法使用IBM的认知超级计算机检测出病人身上存在一种罕见的白血病。随着电子健康记录的到位,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系统正在使个性化医疗成为现实。预测性医疗也在慢慢获得关注。
制造业中的人工智能
制造业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或系统的许多方面都可以得到改进。对于制造业来说,从机器人驱动的装配线到可以预测机械故障的智能系统,人工智能将变得不可避免。它也可以用来消除多余的技能,让员工从事有意义的工作。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或机器还将有助于解决大地理区域内的供应链问题,减少在线产品的运输和交付时间。
广告领域中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驱动的系统将利用之前的数据有效地模拟活动,并提供精确的结果,而不是花费数千美元在一个活动上,看看它是否对特定的目标受众群体有效。这将改变市场营销的游戏规则,因为品牌和企业将有一个安全的地方投入资金。借助智能情感分析工具和技术,接触潜在客户、产生潜在客户并将其转化为销售、在新产品发布前确定其市场份额,以及进行竞争性研究,这些都可以变得更容易。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加快壮大人工智能产业,培育良好发展生态,具体举措包括:组织由大中小企业联合、产学研共同参与的创新联合体,推动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升我国智能芯片、开发框架、典型智能产品等水平;加快人工智能在制造、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推动重点领域智能化转型;打造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依托先导区打造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以技术突破和应用拓展为主攻方向,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正在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引擎。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