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发展工业互联网是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也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历史进程的关键驱动力。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取得初步成果,正处于从起步探索转向规模发展的关键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这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可以预见,未来工业互联网发展活力将进一步释放,展现出勃勃生机和广阔前景。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7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态势与前景展望研究报告》分析:
“5G+工业互联网”是加速传统产业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支撑,5G全连接工厂是“5G+工业互联网”的重要具体应用场景。随着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5G+工业互联网”已成为我国5G规模商用和产业数字化的“新名片”,而5G全连接工厂目前也在快速发展中。
在“5G+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上,我国在汽车、采矿等10余个重点行业建设了4000多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在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等20个典型应用场景加速普及,有力促进了企业提质降本增效。
专家介绍,工业5G融合产品日益丰富,模组价格较商用初期下降80%。各地掀起5G全连接工厂建设热潮,加速5G向生产核心控制环节进一步深化拓展。
近日举行的2023中国互联网发展座谈会强调,加快推进互联网、“5G+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会议指出,加强创新融合引领,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6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关键核心技术、基础前沿技术加速突破,加快推进互联网、“5G+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工业数据智能技术步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海量工业数据将通过技术创新与融合应用,释放更高的业务价值。当前,海量工业数据的价值通过工业数据智能技术逐步挖掘,并用于“预测性维护”“运行优化”“质量寻优”“能耗优化”等环节,取得一定的效果,得到了行业用户的肯定。随着工业互联网从辅助环节向核心生产环节加速渗透,以数据模型驱动的创新场景越来越丰富,工业数据的智能化应用将成行业头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趋势。
体系化安全布局推动内生安全加速实现
2023年,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领域的体系化规划和布局。在技术方面,监测感知、威胁防护、处置恢复等通用性安全技术将持续普及应用。“零信任”、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安全等新理念、新技术持续完善工业互联网安全架构。在产品服务方面,工业安全硬件和软件产品、工业安全服务等种类将进一步丰富,工业互联网企业和服务对象的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同时,相关标准组织、产业联盟及国家部门也将加速推动在总体规划、平台体系、接口规范、检测体系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引导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健康发展。
生态体系化培育成为平台竞争新焦点
各国重点行业龙头企业持续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生态建设持续深化。我国“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平台体系进一步健全,企业竞争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互联网企业加快从单一场景解决方案提供向生态资源聚合转型,依托平台整合研发资源、供应商资源和用户资源,构建基于平台的共赢生态系统,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用户提供智能制造、协同制造、设备资产运维、供应链金融等综合服务。预计2023年,生态培育将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竞争的焦点。
“数字工匠”培育体系加速形成
ICT产业具有基础性、聚合性、融合性的发展特点。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深化、数字工厂加速建设,培养专业技能交叉融合且具备勇于创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精神的“数字工匠”,已成为构建数字化人才优势的战略选择。
当前,全球数字化人才高地逐步形成,并进一步向北美、欧洲、亚太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城市群集中。从行业分布看,美欧数字化人才已下沉至制造业等数字化转型需求强烈的行业,亚太地区仍主要集中在ICT产业。我国已有40多所高校开设了工业互联网专业,工业互联网人才的培训基地已经在全国快速布局。2023年,我国将从标准体系、培训与评价机制、专业学科、产教融合、以训促学方面持续发力,将院校打造为“数字工匠”培养的重要阵地。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