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烟台应持续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算法应用、人工智能算力支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创新探索,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化翅膀”。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三大应用场景
01
加工过程优化
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实时感知加工过程中设备运行数据、加工工艺参数,同时将其与原材料信息、人员配置、设备状态、质量检测数据等信息关联起来,因此,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工艺参数优化和提供设备维护决策支持。
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产品质量与加工工艺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建立产品质量与工艺参数之间的映射,获取能提高产品质量的工艺参数。
02
资源管理优化
工业互联网平台能更全面准确的描述生产要素在加工过程中的状态,尤其是资源利用情况,如能耗、空间占用、运输成本等等。受益于生产要素信息的全面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能统筹考虑多方面要素,给出更接近于全局最优的资源配置方案。
工业互联网平台能感知生产要素在制造系统中流转的影响,面对新模式生产场景和个性化生产需求,工业互联网平台能给出快速响应的柔性制造配置方案,从而满足定制化的产品要求。
03
市场决策优化
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及消费者联系起来,市场行为本质上是由需求驱动,商业行为与制造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复杂耦合关系,对于历史消费数据的分析,可以用于预测市场需求,同时,通过对短期市场行为的分析,可以预知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好风险管控。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反映产业数字化水平的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8.6%、77%,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设备超过8100万台(套),覆盖国民经济45个行业大类,基本形成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的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日前,教育部网站公布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统计,2023年全国154所高职院校成功备案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10211)和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专业代码460310)。
2021年教育部发布《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明确增设工业互联网技术、工业互联网应用、工业互联网工程等4个工业互联网新专业。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牵头完成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工业互联网相关9项专业简介及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统计梳理工业互联网专业设置备案情况发现,2023年全国154所高职院校成功备案工业互联网专业;2022年,全国108所高职院校成功备案工业互联网专业;2021年,全国43所高职院校成功备案工业互联网专业。截至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工业互联网专业累计备案数量达到324次(包括重复备案数),为工业互联网应用型、技能型、实战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积极开展新版专业简介和职业标准的宣贯及实施,推动工业互联网专业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当前,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正在开展职业院校工业互联网专业建设情况调研,将根据调研成果,持续优化专业定位,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支撑课程、教材、实训体系建设。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