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年销售首次突破1000万辆,同比增长63.6%,中国继续实施财税金融、积分管理、道路通行等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行业企业加快创新步伐,产业发展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
发展趋势
01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售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占全球销量的61.2%。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5.6%,提前三年完成2025年规划目标。
02
供给质量有效提升。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了300Wh/kg,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平均电耗下降到12.35度,大算力芯片实现装车应用。中国质量协会调查显示,新能源汽车用户满意度首次超过燃油汽车。
03
产业生态持续优化。累计建成充电桩521万个、换电站1973座,形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充换电网络。同时,我们还建设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10056个,地级行政区覆盖率达到99%,基本上实现了就近回收。盲目投资、无序发展情况得到初步遏制,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关心支持,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主动作为,全行业矢志创新、辛勤耕耘的结果。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共同应对解决。
技术创新方面,电动化领域的车辆安全性、低温适应性还需进一步提升。智能化领域的自动驾驶系统可靠性,还需要充分验证。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与相关部门一道加强统筹、综合施策,筑牢发展基础,深化开放合作,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措施
01
支持技术创新。发挥龙头企业、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作用,支持开展高安全、全气候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大功率燃料电池等电动化技术,以及车用操作系统、高精度传感器等智能化技术攻关,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质量性能。
02
积极扩大消费。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及早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等接续优惠政策,支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试行研究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指导地方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保障汽车产业稳定运行。
03
推动车路协同。编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开展城市级应用示范,推动基础设施、数据接口等标准统一,组织开展车用操作系统推广应用行动,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为创新技术应用创造良好条件。
04
强化支撑保障。推动国内重点矿产项目加快建设,加强国际矿产资源开发合作,引导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障资源稳定供应。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发布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快新能源汽车与相关领域融合发展标准制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05
加大品牌培育。加大对企业在技术研发、品牌建设、海外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持续强化新能源汽车产业统筹布局,加强重大项目窗口指导,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企业,促进产业向优势区域和主体积聚。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人才招聘数量和求职人数出现“双高”,尤其是中高端人才需求量,每年增速超过30%。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有赖于相关人才的储备。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人才不足二十万人,2022年人才需求将达近百万人左右。新能源汽车专业成为近年来就业前景好、发展潜力巨大的火爆专业之一。
与此同时,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曾谈到,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将有850万辆的规模。
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作为新兴的专业,是一个高度技术性的教育领域,该专业必将成为未来的热门职业。相关的从业者除了需要对传统汽车有一定的了解,还需具备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但相应专业的毕业生却很少,企业很难招到所需的对口人员,新能源汽车专业技术人才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