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以5G、人工智能、元宇宙、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虚拟现实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大成者,被公认为信息产业的下一个风口。虚拟现实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并在VR开发、游戏开发、三维建模、场景设计、特效设计、文化传媒、交互设计、虚拟仿真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就业前景。
国家高度重视虚拟现实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早在2016年12月,我国就在《“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提出加强虚拟现实技术基础研发与前沿布局。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紧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关键技术布局。
2018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的《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比较健全的虚拟现实产业链条,到2025年使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整体实力进入全球前列。
2023年3月,教育部网站公布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
据统计,2023年全国216所高职院校成功备案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专业代码510208。专业学习年限3年、2年和5年。
虚拟现实技术囊括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于一体,其基本实现方式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VR技术的需求日益旺盛,VR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并逐步成为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领域。
近期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对职业院校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在教育部备案情况进行了重新梳理,发现2023年全国216所高职院校成功备案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专业代码510208;2022年全国199所高职院校成功备案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2021年全国178所高职院校成功备案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2020年全国157所高职院校成功备案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2019年全国86所高职院校成功备案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
迄今为止,全国共有836所职业院校成功备案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包括重复备案部分),为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应用型、技能型、实战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主干课程
1.核心课程:虚拟现实概述、程序设计、虚拟现实引擎开发、增强现实引擎开发、三维建模和动画、全景视频拍摄及处理、虚拟现实软硬件平台搭建和维护;
2.实习实训:在校内进行三维建模与动画制作、全景拍摄和处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项目开发等实训。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行业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
——虚拟现实领域的岗位构成
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可在各类企事业单位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岗位工作,从事项目设计、项目交互功能开发、模型和动画制作、软硬件平台搭建和维护、全景拍摄和处理等方面工作。
其职业方向主要集中在产品研发、内容开发、运营营销三个板块,如VR产品经理、VR项目经理、VR开发工程师、VR作品策划师、VR素材制作师、VR3D建模师、VR产品售前技术支持工程师、VR产品售后工程师、VR专业技能培训师等等。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发展,虚拟现实技术拓展了人类感知能力,改变了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我国正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在各领域广泛应用。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