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发展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分别是电动化,与智能化。电动化的新内容加上智能化,构成了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的主要特征。
行业预测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800万辆,其中纯电与增程、插混各占一半左右,渗透率会达到40%,甚至接近50%,总体来看,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售800万-1000辆比较容易实现。
1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
中国正处于“后工业时代”的大发展阶段,大多数产业都在向着节能减排的方向迈进,对材料和能源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能源结构来看,中国依然是全球第一大煤炭生产国、第二大石油消耗国,对传统化石燃料依赖性依然很高,工业仍存在高消耗、高排放的问题,迫切需要产业革新。打破资源环境瓶颈的约束在于转变发展模式,汽车产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促使汽车工业向电气化的方向转型升级,是有效降低碳排放、减少化石燃料依赖度,逐步实现碳中和及碳达峰的重要举措。新能源汽车作为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已成为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者,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2新能源汽车能持续发展有哪些原因
——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的支持。最近几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继续延长,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浪潮。
—— 国家能源战略的调整。现在的汽车的燃料主要是汽油,要知道,汽油需要原油加工之后才能使用,而我国对原油对外依存度超70%,远超50%的国际警戒线,所以从能源本身的需求来说,汽车行业急需新的能源补充。
—— 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三电”技术,续航里程和电池组能量逐步提升,同时辅助驾驶、车联网、智能座舱和人机交互的发展提升了车主驾驶体验。
3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正式融为一体
过去十年,汽车工业改革的主题是电气化。下一阶段,变革的主题将是基于电气化的智能化。电动化的普及要靠智能化,纯电动汽车不会成为市场的卖点。只有更智能的汽车才是市场竞争的焦点。另一方面,只有电动汽车才能更完整地嵌入智能技术,而智能技术最好的载体就是电动化平台。因此,在电动化的基础上,将加速智能化,在汽车中正式结合“两化”。
4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 市场驱动成为发展主动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期主要依靠政策驱动。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新能源汽车技术加速成熟,政策驱动作用将逐步减弱,市场驱动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 商用车电动化逐渐推进。新能源商用车因为技术原因尚未得到大规模应用。随着换电重卡技术和纯电动重卡动力电池技术不断成熟,新能源重卡很可能质量减轻,外观优化,续航能力大幅提升,极大推进商用车电动化进程。
—— 新能源汽车与新兴技术加速融合。新能源汽车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速融合,新能源汽车产品智能化、网联化程度大幅提高,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等自动驾驶技术普及率不断提升,人民出行便捷度和满意度将提升到新高度。
5 新能源汽车人才供需增速
新能源汽车旺盛的市场需求拉动了其用人需求,人才增速远高于传统汽车行业。猎聘大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新发职位同比增长186.16%,是传统汽车行业增速的2.08倍;2022年增速有所放缓,为36.18%,是传统汽车的1.84倍。
与此同时,该行业人才供给也处于持续增长态势。2021年,新能源汽车活跃人才同比增长为12%,略低于传统汽车行业(13.61%)。2022年,二者增速差距拉大,新能源汽车活跃人才同比增速为44.14%,是传统汽车的10.9倍。
新能源汽车招聘平均年薪超28万,比传统汽车高约8万——近两年,新能源汽车薪资持续增长,且明显高于传统汽车行业。2021、2022年,前者招聘平均年薪为28.61万、29.88万,比后者高8.46万、7.77万,两者均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新能源汽车在人才供需、薪资方面均胜出传统汽车,这背后是新能源汽车强大的技术优势和战略地位。新能源汽车对国家双碳及能源安全意义重大,有利于促进整个汽车行业的产业升级和消费水平。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