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职业教育正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国内多次考察和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需要紧跟产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更新幅度超过70%,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九大重点领域都设置了对应专业。今年,全国高职专科增设了生物信息技术、船舶智能焊接技术等24个专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制造业重点领域专业布点增加1207个。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还要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2022年起,教育部启动实施了“职教国培”示范项目,依托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校、职业院校,进一步优化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布局和国家急需、紧缺专业领域设置。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体系,实现了历史跨越。1382个专业和12万多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1500多个职教集团、3万多家企业参与,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4900个,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法》的实施更是让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有了法律保障。
作为全国首批职教改革成效明显省份和首个国家职教高地,山东省将深入学习贯彻《职业教育法》,瞄准国家战略制高点,用好“法律红利”,以更高标准建设职教高地。重点抓好“三个创新突破”:
1.进一步在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上创新突破。山东省2001年开始开展中职与高职贯通培养试点,试点专业点1203个,年招生规模8.9万人。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职校学生也能上本科、读研究生,既畅通了发展渠道,又适应了产业升级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也从原来单纯的“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打通了不能升学的“断头路”,成为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在已有208所省规范化和示范性中职学校、37所优质高职院校基础上,聚力打造100所高水平中职学校、20所高水平高职院校和450个特色化专业(群),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积极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切实把职业学校办好。
2.进一步在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上创新突破。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双轨”,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相互融通”既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融通,也包括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融通。山东省2013年开始开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试点,2021年,1.7万名普通高中在校生自愿转入中职学校;有42所普通本科高校招收职业学校学生,50所高职院校与28所普通本科高校合作育人,每年招生2万余人,增强了教育活力。
3.进一步在推进“职教高考”体系建设上创新突破。山东省2012年在全国率先建立“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职教高考报名人数由2012年的3万多增加到2022年的20.9万,全省中职学生超过70%继续读了大学。高考“双轨制”,创造了平等的竞争机会,让读职校的学生有了奔头,尝到了甜头。正因这样,2021年全省中考有2.95万名超过当地普通高中录取线的学生主动选择中职教育。十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有了好的制度和政策,职业教育一定会热起来、香起来、强起来。目前,山东省正在按照国家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分88个类别研究开发“职教高考”题库,并将进一步探索完善考试招生方式,深入推进“职教高考”体系建设,科学增加职教高考本科计划,让职校学生就业有优势、升学有渠道,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逐梦新征程,激发新动力。我国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必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人才和技能支撑。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