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吸引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工作基础。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坚持按照《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
01
推动形成产教融合头雁效应
1.培育遴选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梳理总结首批国家产教融合 试点城市经验做法,启动遴选第二批 30 个左右国家产教融合试点 城市,推动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出台扎实有效的改革举措,发挥示 范引领作用。鼓励各地培育遴选一批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立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体系。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优先考虑从省 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中产生。
2.在重点行业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储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养老、托育、家政等生活服务业等行业,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培养服务支撑产业重大需求的技能技 术人才。在试点城市及其所在省域内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 教融合型行业,打造一批高水平产教融合行业协会和促进会,推 动行业组织更好融入产教融合改革。
3. 培育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加强产教融合型企业孵化培育 力度,完善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标准。启动遴选第二批国家产教 融合型企业,从央企、地方国企、实力突出的民企、国家制造业 创新中心、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中, 遴选打造相关行业领域产教融合改革的领军企业。引导各地加快 培训地方产教融合型企业,按时完成全国 1 万家以上的总体任 务。完善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库,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认定标准,建设培育本地区产教融合型企业。
02
夯实职业院校发展基础
1.系统评估项目实施效果。对“ 十四五” 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实施情况开展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相关储备院校和项目。
2.扩容产教融合储备项目。在“ 十四五” 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项目库中,新增 200 所左右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对纳入储备项目库且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通过中央预 算内投资予以重点支持。
3. 完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鼓励引导职业院校,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 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护理、康养、托育、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升级冶金、医药、建材、轻纺等领域的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鼓励学校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 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
03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1.丰富产教融合办学形态。支持职业院校联合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创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推动职业院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职业院校建设培育培训基地。推动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延伸职业院校办学空间。
2.拓展产教融合培养内容。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促进企业需求 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支持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引导企业按岗位总量的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
3.优化产教融合合作模式。支持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和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分校或产业学院。支持和规范 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通过企业资本投入、社会资本投入等多 种方式推进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