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应用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用于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建设的关键技术,通过对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对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顶层布局形成共识,政策支持加力
将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应用至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方面,已经成为了共识。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我国体系化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工业互联网顶层设计已经明确。2023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更是作出部署,要“完善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应用体系”。2023年,我国将继续加大对工业互联网的支持力度,持续打出央地协同的政策“组合拳”。
工业数据智能技术步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如何释放更高的业务价值,需要海量工业数据在技术创新下进行不断地融合应用。当前,通过工业数据智能技术逐步挖掘后,海量工业数据的价值得以展现,并于“预测性维护”“能耗优化”“运行优化”“质量寻优”等环节,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并得到行业用户的肯定。2023年,在技术日趋成熟和内需逐渐释放的双重催化下,工业数据智能化应用将在更多的工业场景大规模落地。同时,据此研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类应用也将成为服务商重点发力的方向。
生态体系化培育成为平台竞争新焦点
按目前形势来看,各国重点行业龙头企业还将继续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下持续发展。我国将进一步健全“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平台体系,这也让企业竞争模式开始发生显著变化。依托供应商资源和用户资源、平台整合研发资源,工业互联网企业从提供单一场景解决方案向着生态资源聚合转型快速变化,不断构建基于平台的共赢生态系统,可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用户提供协同制造、智能制造、供应链金融、设备资产运维等综合服务。
2023年,生态培育将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竞争的焦点。
“数字工匠”培育体系加速形成
目前,制造业转型升级及数字工厂建设正在持续深化,对于构建数字化人才战略来说,培养专业技能交叉融合且具备勇于创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精神的“数字工匠”是优势之选。
工业互联网目前已处于即将爆发的关键期,据麦肯锡调研报告显示,在2025年之前每年将产生高达11.1万亿美元的收入;到2030年,工业互联网能够为全球带来14.2万亿美元的经济增长。“中国智造2025”拉开了工业互联网序幕。未来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至少可带来3万亿美元左右GDP增量。许多方面对培养工业互联网应用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
我国已有40多所高校开设了工业互联网专业,2023年,我国将从标准体系、培训与评价机制、专业学科、产教融合、以训促学方面持续发力,将院校打造为“数字工匠”培养的重要阵地。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